熱評
“輕松考證,免費掛靠,一年躺賺10萬?!薄澳孟伦C書,就有了金飯碗?!币浴翱甲C躺賺”為噱頭,楊某強、康某等人,參與發布各類辦證、考證廣告,夸大證書作用,誘騙多人購買培訓業務。截至案發,案件涉案人員百余人,詐騙數千名被害人共計3000余萬元。2022年12月2日,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涉案的9名嫌疑人提起公訴。(1月15日《法治日報》)
借助新職業涌現的“時機”,培訓機構打起擦邊球,亂收費、濫發證,可謂是一類典型的詐騙。譬如,不限學歷可速成取證的“收納整理師”,拿了證書就等于捧上金飯碗的“家庭教育指導師”,以及當下被鼓吹的兼職掛靠、月入過萬的“碳排放管理師”……新職業給就業群體帶來新的期待,卻也令一些人想入非非、欲賺快錢。這種心理被一些培訓機構加以利用,炮制成了考證騙局。
新職業考證騙局雖然時新,但通常具備一些基本要素。以新職業考證騙局為例,伎倆之一是“連環套”??甲C越多,賺錢更多更穩——詐騙分子設計一環套一環的騙局,把受害人一步步套牢,正是常用的圈套。伎倆之二是“掛靠躺賺”。新職業意味著新機遇,也意味著風險和挑戰。詐騙分子利用受害人急于求成又畏懼風險的心理,宣稱拿證后即可幫忙掛靠企業,令人甘心入局。但實際上,“證書掛靠”并不合法,自然不受法律保護。企業如被發現有證件掛靠行為的,會被給予行政處罰,嚴重的甚至會被吊銷證件。
其實,平時積累一些就業常識,可以有效地助力識破這類新騙局。譬如,“證書為王”不足為信,以考證為導向來獲取知識與能力并不足取。如果本末倒置地盲目考證,難免增加掉入考證騙局的機率。又如,面對就業形勢的變化,提早作出職業規劃,并進行動態調整,更有助于個人職業發展。唯有如此,方能準確定位發展方向,在職業長跑中不斷取得新進步。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