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王楚涵)近日,記者關注到,今年以來,可轉債基金凈值有所回升。數據顯示,截至1月13日,中證轉債指數報401.70點,年初以來漲幅達2.30%,日均成交額超481億元。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至今(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3日),按東財分類屬于可轉債債券基金(以下簡稱可轉債基金)的逾5000只基金產品中,有3716只可轉債基金實現了正收益,占比逾七成,平安可轉債A/C、中歐可轉債債券A/C等區間單位凈值增長率超5%。
與去年的情況相比,當前部分可轉債基金凈值“回暖”。其中去年(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郵睿利增強債券、長盛可轉債A/C等區間單位凈值跌幅超30%,中郵睿利增強債券的區間單位凈值跌幅更是高達70%以上,當前該基金已經“暫停買入,開放賣出”。在今年年初至今(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3日),去年區間單位凈值跌幅排在前十位的可轉債基金,均實現了凈值的正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可轉債基金今年年初至今的凈值表現不理想。其中,按東財分類屬于可轉債基金的產品中,江信洪福、融通通潤債券、招商招旺純債A/C等區間單位凈值跌幅超4%。
盈米基金研究院分析,預計隨著2023年權益市場進一步企穩回升、債市風險引發的負債端的贖回壓力釋放,正股也將成為轉債價格上漲的驅動力。此外,由于中長期利率債可能有一定的中期調整風險,比價效應也是可轉債市場配置價值提升的一個因素。從2023的投資機會上來看,由于權益市場的預期改善是最主要的推動變化的要素,應該優先選擇持倉以偏股型/平衡型轉債持倉為主的產品;非下行勝出的可轉債基金表現在下一個階段應當更好。如果成交量持續未放量,市場仍然會呈現結構性機會輪動的特征、難以把握的可能性很大,可以優先選擇個券配置分散性好、行業配置均衡的可轉債基金。
記者了解到,可轉債基金主要投資于可轉換公司債券,兼具股債雙重屬性。廣發基金指出,可轉債基金可以認為是一種類權益產品,其風險收益特征似可轉債,風險遠高于一般的債券型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建議選擇成立時間較長的基金,運作趨于穩定;基金規模在1億元以上,避免可能清盤的“迷你”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