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網特約評論員 郭明龍
2023年3月7日下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報告中關于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部分以“用心呵護未成年人安全幸福成長”為起始句,展現了五年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及檢察機關協同各方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工作成效,說明檢察機關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改革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
首先,檢察機關優化了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的組織保障。最高檢自2018年專設未成年人檢察職能部門,實現未成年人檢察業務集中統一辦理,為全面強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提供了組織保障。各級檢察機關將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歸口辦理,可以統籌運用多種檢察職能,推動完善一體履職、全面保護、統分有序的未檢融合履職模式,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未成年人檢察職能的集中統一行使,也是以檢察自覺檢察擔當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
其次,檢察機關通過指導性案例和檢察建議不斷織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之網。立法具有概括性、抽象性,需要在具體案件中根據情形加以細化,進而統一法律適用。最高檢注重利用指導性案例制度生成檢察政策,2022年3月7日首次發布以“未成年人保護檢察公益訴訟”為主題的指導性案例,之后常態化。今年報告中提及的“網絡猥褻等同線下犯罪追訴”的檢察政策來源于2018年檢察機關抗訴的一起通過網絡聊天強迫女童自拍裸照案,最高檢把該案作為指導案例下發,所確立的檢察政策有利于執法尺度的明確。報告中提及的2018年向教育部發出的第一號檢察建議,則來源于最高檢抗訴的一起學校老師強奸、猥褻多名女童案件,針對案件所暴露出的校園安全管理漏洞,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并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共同建立起侵害未成年人強制報告、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入職查詢制度,舉一反三,推動堵漏建制、源頭保護,強化了綜合治理效能。
再次,檢察機關創新履職,以司法保護助推“六大保護”融通發力。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并不是檢察機關的“獨角戲”,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在綜合司法保護模式下,檢察機關并未就案辦案,而是聚焦案件背后的問題,努力以司法保護、能動履職助推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保護?!皠撔侣穆殹敝饕憩F在,善用“工具箱”里的各種“工具”,不僅以公益訴訟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履職,還通過社會治理檢察建議、致家長信函(督促監護令)、指導學校加強教育引導、建立聯動機制等方式,堅持監督不替代、到位不越位,以司法保護激發“六大保護”協同發力形成共治格局。今年兩會前夕,最高檢又就防止未成年人濫用藥物、阻斷性侵犯罪未成年被害人感染艾滋病風險、懲治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犯罪、未成年人網絡民事權益綜合司法保護發布四件案例作為第四十三批指導性案例(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主題),均體現了以司法保護助推“六大保護”融通發力,協同提升“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工作質效的努力。
最后,檢察機關充分用好用足公益訴訟方式,緊盯重點領域,促推新興業態依法治理,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近年來,電競酒店、劇本殺、點播影院等新興業態受到了包括未成年人等在內的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同時也存在著監管治理盲區和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風險隱患。檢察機關直面問題,凝聚社會共識、破解新興業態治理困境,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以檢察司法保護促進家庭、社會、政府等保護責任落實,促推各方充分履職,補齊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短板。
五年來,各級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如報告中所說,“要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沒完沒了’抓下去”,攜手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艷陽天”。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